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、影视作品的周边,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。之所以叫盲盒,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,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,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。
盲盒经济的受众,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,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。因此,在被刻意夸大的“中奖”概率吸引,不断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,以博得心仪的玩偶,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,认为可以保值升值。
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,具有随机属性。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。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,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。就这点来看,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,都有赌运气的成分。
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约来自日本的福袋,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,甚至国内也早有各种形式的扭蛋、盲盒等产品,但盲盒还是在2019年才真正火爆成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。
到了21世纪,盲盒的概念已经逐渐定型,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有少量的盲盒讨论,但以2016年为分水岭,盲盒营销才逐渐风靡,渐成风口,一举激活了青年潮流玩具市场。
这些盲盒爱好者们进入潮玩社区,交换潮玩、晒娃改娃、交流经验,由此形成了年轻人独有的圈层,他们在整个圈层中分享自己“和圈子的关系”,主要是“我收集的成果”。
对于潮玩爱好者而言,他们只是享受因潮玩的独特而被询问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又有很多年轻人被“种草”,成熟的潮玩社区与盲盒圈层也让盲盒更为风行